煙臺開發區早班車&煙臺開發區微生活小編真朋整理分享的消息:
15日上午,國務院臺辦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陳斌華應詢表示,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臺灣光復80周年。臺灣光復是抗戰勝利的重要成果,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全體中國人民前赴后繼、浴血奮戰鑄就的偉大勝利。
陳斌華介紹,歷史文獻紀錄片《臺灣1945》,主要選取1943年至1946年底臺灣光復前后,臺灣籌備、接收、重建三大階段的重要史實和代表性人物故事,從政事與軍事的接管、經濟與社會的重建、文化與教育的正本清源等方面,深入探尋臺灣回歸祖國波瀾壯闊的歷史場景。
進入1945年9月,從東京灣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上舉行的日本政府和日本帝國大本營對同盟國投降簽字儀式,到南京的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日本投降的歷史性場景一幕接一幕地上演。此時的臺灣已悄然發生變化,街頭巷尾開始流傳著即將光復的風聲。
1946年4月15日,安藤利吉作為戰犯被解送到上海,關押在提籃橋監獄。四天后的一個夜里,安藤利吉服毒自殺。安藤利吉是中國境內自殺身亡的侵華日軍最高將領,他的死亡象征著日本殖民臺灣五十年的“帝國春夢”隨之灰飛煙滅。
1945年12月,孫運璿接到緊急命令返回中國,幾天后,他和幾位同伴乘飛機抵達臺北松山機場。戰爭廢墟上的臺灣正急切等待著孫運璿們施展才華,興廢繼絕。
臺灣光復,河山依舊,而事物有全非者,全非的事物中,要算這件語言問題為最嚴重、最厲害的。在1945年10月22日的《民報》上,臺灣作家楊云萍直言“要奪還我們的語言”。